“以前一脚踩下去,台阶上能溅起半裤脚水,出门都得‘挪着走’。如今平平整整还加了防滑条,连轮椅都推得稳稳当当!”近日,在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燕欣园小区16号楼前,居民王阿姨试走新修好的台阶时高兴地说道。短短三天时间,原本坑洼积水、让居民“望‘阶’生畏”的单元门台阶,彻底旧貌换新颜,成为人人安心的“幸福阶梯”。这一民生“微更新”项目的顺利实施,是燕欣园社区党委运用“吹哨、领哨、护哨、评哨”四步工作法,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基层治理“最后一米”的生动实践。
网格“吹哨”:精准捕捉民生痛点
燕欣园小区16号楼单元门台阶因年久失修,地砖开裂、砂浆脱落等问题日益严重。今年七月进入雨季后,连续降雨导致台阶区域积水深陷,最深处可没过脚踝,多名老人、孕妇反映“下楼如同‘闯险关’”。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该问题后,迅速记录积水点位与破损程度,并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党委。党委将其标记为“高风险民生事项”,建立专项台账,确保民生痛点不漏项、情况全掌握。
党委“领哨”:快速响应破解难题
“群众吹哨,党委必须第一时间‘接哨’‘领哨’!”社区党委书记刘慧娟当天便牵头启动“红色议事厅”联席会议,召集物业公司负责人、党员微网格长、居民代表等共同“围坐议事”。大家带着问题实地勘查台阶破损状况,现场敲定“重新铺设防滑地砖+优化排水坡度”的维修方案。针对物业提出的维修施工流程问题,刘慧娟积极协调,为工程启动“绿色通道”。党员冯师傅主动请缨,认领“质量监督岗”“安全提示岗”和“民意收集岗”,真正实现“支部建在项目上、党员守在岗位上”。
党员“护哨”:全程监督跑出加速度
施工期间,小区党支部迅速组织“党员先锋队”,安排党员轮班值守施工现场,既当工程“监督员”,又做群众“服务员”。拥有数十年党龄的冯师傅严格把关每一项工艺,从混凝土配比、地砖铺贴平整度,到防滑条等安装细节,无一疏漏。原本预计需7天完成的工程,在党员全程监督与协调下,仅用3天就全面竣工,真正做到高效高质。
群众“评哨”:构建闭环实现长效治理
台阶修缮完成后,社区党委趁热打铁,推出“居民点单、支部派单、党员接单、群众评单”闭环工作机制,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长效服务能力。并通过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、现场评议等方式,对维修效果和党员服务进行真实评价,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。燕欣园社区党委书记刘慧娟表示:“我们不仅要做到‘快速响应’,更要把‘一次速办’转化为‘长效常办’,真正让‘民生痛点’变‘幸福支点’。”
这一“微更新”项目虽小,却体现了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引领方向、凝聚力量、服务群众的核心作用,成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一次扎实探索。